米靖 赵伟:职业教育如何开启提质培优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作者: 时间:2021-04-27 点击数:

    全国职业教育大会锚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对标“十四五”新发展阶段技术变革与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让中国制造真正成为中国良造、世界优造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纵观世界范围内技能开发的实践,可以清楚地看到各国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就是实施国家技能战略。为促进经济和产业发展,持续变革与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增强其在技能开发与积累方面的能力,以适应劳动力市场不断变化的新要求已成为全球共识。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批示中再次强调了“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当前,“技能短缺”是制约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建设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和推进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主要体现为高水平技能劳动力短缺和技能劳动力供需结构短缺。数据显示,我国技能人才超过2亿人,占就业总量的26%。然而高技能人才仅有5000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28%。此外,虽然我国职业教育政策体系不断完备,但国家和区域层面对接劳动力市场需求进行常态化的技能调查、研究和开发的体制机制还相对滞后,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还有待提高,全社会还没有真正形成“技能宝贵”的价值认同。

  为此,应当通过强化制度创新、政策供给和投入力度,在国家和区域层面实施系统科学的技能开发和转化的战略,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支撑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机制,这是增强职业教育对劳动力市场需求灵敏性和适应性的关键。与此同时,通过培育工匠精神赋予技能积累以核心价值,建立制度对工匠精神加以提倡和推崇,并对良匠良工进行保护与奖励,让职业教育在其中发挥核心和关键作用,切实让中国技能积累蕴含着强大和深沉的工匠精神,让中国制造真正成为中国良造、世界优造。

搭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人才培养“立交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同等重要的类型教育,加快建成现代职业教育类型体系是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根本保障。

  从全球发展看,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职业教育体系持续向上延伸,“综合大学中的学徒制”或“应用技术类大学”早已成为实现产教融合的典型作法,现代职业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成为不可忽略和无法阻挡的趋势。当前,我国强调以智能和绿色为核心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大力推动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对于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迫切需要尽快建成满足技术技能系统开发和高水平积累要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构建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衔接转化机制的关键性环节,必须稳步快速地推进发展。立足现代职业教育链、技术技能人才链与产业全链条整体紧密衔接,面向技术技能人才链条的高端层次,加快建成一批高水平职教本科院校,并积极支持普通本科高校探索职教本科专业建设。与此同时,应当全面破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教育体系不衔接、产教融合不紧密的问题,立足高质量产业体系发展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出的对更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深化应用性学位制度建设,形成中职、高职、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有效衔接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全面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产教融合性,切实向“应用”转型,为本科职教专业搭建向上延伸的通路。以此,搭建起“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人才培养“立交桥”。

构建教育链、产业链和人才链共同体,持续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人力资源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于职业教育提出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改革要求。现代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体现出明显的职业性、学术性和终身性融合的特点和趋势。因此,全球富有成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既具有明显的类型属性,又绝不与其他教育类型形成隔绝或鸿沟,而是以技能开发和积累为核心、以学习成果获得为目的构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终身教育之间相融通的良好机制,这正是对现代劳动力市场发展规律及其对教育的要求精准把握的结果。

  育人方式变革首先体现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建设并加快推动国家资历框架体系发展来实现职普融通和产教融合。从国家制度层面建立起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对接机制,并形成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沟通、衔接与等值的基本体系,在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类型教育属性的基础上,架构各类教育之间的互通与等值机制,从而使终身可持续教育和学习得以真正实现。这项培育高水平技术技能人力资本的重要政策,符合当前世界各国不断推进技能开发的总体趋势和核心理念,能够实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终身化,并且有助于从制度上解决技能人才社会地位不高、发展通道不畅和激励机制不足的问题。

  育人方式的变革还体现为要持续构建职业教育链、现代产业链和技术技能人才链的命运共同体。技术发展对行业和就业虽然产生严重影响,但任何产业都存在高、中、低端技能人才链条。当前,我国大多数地区的人才政策仍聚焦于领军人才、专家型人才,更倾向于高学历人才。对制造业领域急需的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关注不够,制造业高端人才、高技能人才仍显不足等问题逐步显露出来。与此同时,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加剧使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变得更加复杂,要求个体必须通过不断学习形成灵活适应新技术、新环境的能力和心态,技能概念因此被不断扩展,明显呈现出一种所谓的“软化”趋势,即问题解决、批判反思、沟通合作等“核心”技能受到高度重视。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强化技能的这种变化,即便在所谓的“硬”技术领域,“软”设计元素水平也变得极度重要。这导致技能的持续获得和终身学习受到高度重视,而且职业培训的理念和模式也日益发生变化,所谓的以学校为本的职前教育和灵活的职后培训之间的鸿沟也变得越来越小。可以说,当前构建教育链、产业链和人才链共同体极其迫切,只有形成所谓的命运共同体,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使职业教育持续培养出适应产业需求的人力资源。(原载:《光明日报》2021年4月27日13版)

  (作者米靖系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职业教育质量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赵伟系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督导办公室(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研究院)邮箱: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园区平安大道210号